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制度安排适应性持续提升——北京证券交易所三年发展观察

发布时间:2024-11-23 17:03:46 来源: sp20241123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 题: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制度安排适应性持续提升——北京证券交易所三年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姚均芳、刘羽佳

  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迎来宣布设立三周年。从开市之初的81家上市公司,到如今稳步增至251家,“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普惠”成为北交所上市公司关键词。

  数据显示,北交所上市公司中,超八成为中小企业,近九成为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创新特征明显——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近八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

  与此同时,北交所也成为服务县域经济的重要金融场所。统计显示,北交所和新三板公司中有县域企业近600家。

  “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北交所的建设发展扩大了资本市场服务覆盖面,补齐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短板,推动金融资源向创新型中小企业聚集。”东吴证券副总裁方苏说,“开市以来,北交所支持了一大批创新特征鲜明、经营质量稳健的企业集聚、成长、蝶变,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摇篮’。”

  “普惠”是北交所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词。截至目前,北交所累计股票融资近530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获得融资约2亿元。

  北交所上市公司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经历了在新三板挂牌发展,再到北交所首批上市的历程。公司副总经理张宾说:“三元基因在北交所IPO融资2.83亿元,为公司4个新药研发项目提供了资金,给研发和未来发展打开局面。”

  创新发展和资本助力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带来成长动能。最新出炉的北交所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25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784.96亿元,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4亿元。其中,超八成公司实现盈利,超六成实现营收正增长,超四成实现净利润正增长。第二季度以来,北交所公司经营情况改善回升。

  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与服务成熟企业不同,需要打造差异化制度体系。

  从准入门槛看,体现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包容。“北交所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特性,设定了多种区别于科创板、创业板的上市门槛,四套上市准入标准兼顾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中小企业。”方苏说。

  从发展模式看,北交所与新三板协同发展。新三板作为北交所上市后备军,起到支持处于发展更早期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规范企业公司治理、培育输送优质企业等功能。新三板到北交所,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搭建起层层递进的上市路径。

  从定价机制看,北交所完善新股发行定价管理机制,力求通过引导实现合理定价,平衡投融两端利益。此外,北交所实行上市申报前预沟通机制,加强与企业的主动沟通和问题解答,让企业预期更明确。

  业内人士表示,北交所在服务成效初显的同时,也面临“成长的烦恼”。扩容步伐低于预期、市场广度深度不足、产品体系尚不健全、流动性偏低等制约发展。

  精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北交所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重要资本市场平台,在赋能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方苏说,“应在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现实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相关基础制度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引导更多资源流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北交所将积极研究谋划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举措,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精准性包容性,有针对性地完善上市标准、优化审核机制、丰富产品工具,增强北交所制度的包容性。

  同时,通过丰富并购重组和支付工具、完善“小额、快速、灵活”的再融资机制、优化股权激励制度等推动北交所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优化新股发行定价管理机制,推动公开发行可转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业务落地,研究推出北交所专精特新指数等。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