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4:24:49 来源: sp20241223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综述|终结艾滋病流行 希望与挑战并存
新华社记者
艾滋病曾让医学界束手无策,而近年来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等的普及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全世界看到了实现联合国制定的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目标的希望。然而,艾滋病治疗可及性等方面的不平等、资金缺口等问题仍然对全球抗艾构成挑战。
疗法普及显成效
目前,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控制艾滋病流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虽不能治愈艾滋病,但可以将病毒水平限制在很低甚至检测不到的范围,避免出现症状,也可以将感染者传染病毒的风险降至几乎为零。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数升至约3070万,但仍有930万即近四分之一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未能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这930万感染者中近半数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随着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可及性不断扩大,许多公共卫生机构免费提供治疗,全球每年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人数显著降低,从2010年的130万降至2023年的63万。
不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需要终生接受治疗,一旦停药,体内的病毒会迅速反弹。长期服药带来的不仅是伴随终生的药物副作用,还有诱导病毒耐药性的风险。
自2018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多替拉韦作为首选一线和二线艾滋病病毒治疗药物。与目前使用的其他药物相比,该药更加有效、更容易服用,且副作用更小。但世卫组织一份最新报告显示,艾滋病病毒对多替拉韦的耐药性上升。
好消息是,长效注射型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取得进展。在针对非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项试验中,卡博特韦和利匹韦林注射治疗在维持抑制病毒方面与标准口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一样有效。这些注射剂可两个月注射一次,与每日服用药物相比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替代方法,提高了治疗对象的依从性,也使治疗更容易。长效注射型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已在欧洲和美国获批使用。
新疗法有望突破
艾滋病病毒作为一种核糖核酸病毒,其基因组具有较高的突变率,使得开发艾滋病疫苗和治疗药物十分困难。能否有新手段预防感染,持续缓解病毒损害和根除病毒,是艾滋病防治研究关注的重点。
上月末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2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德国沙里泰大学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了全球第七名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
这名60岁患者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在不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提下,已有近6年体内未测出病毒,被确认为治愈。此前全世界已报告过六名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都是通过干细胞移植达到类似治疗效果。但这名60岁患者与之前的治愈病例有所不同,他的干细胞捐赠者CCR5基因两个副本中,只有一个发生突变,也能帮助抵御艾滋病病毒。
CCR5蛋白是大多数艾滋病病毒株入侵免疫细胞的受体,因此编码该蛋白的CCR5基因被认为是治愈艾滋病最有希望的靶点。研究人员认为,这名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对寻找基于基因疗法的治愈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次大会上,被称为“有史以来最接近艾滋病‘疫苗’”的新药来那卡帕韦备受关注。该药物每6个月注射一次,可预防感染,并且可抑制感染者体内的病毒。生产商美国吉利德科技公司上月宣布,该药物在试验中对南非和乌干达的2000多名女性提供了100%的保护。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表示,如果这种药物能够被迅速、廉价地获得,将“预示着艾滋病防治的突破”。
抗艾处在十字路口
国际艾滋病协会主席莎伦·卢因说,虽然在今年的大会上见证了艾滋病防治的重大突破,但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仍面临政策倒退、错误信息泛滥、全球卫生资金削减以及民众对国际机构信任度下降等挑战。
开发长效治疗和预防药物等方面的进步,可以保护艾滋病毒感染者或面临感染风险者的健康。但目前相关专利持有者并没有足够广泛地开放专利,使其造福尽可能多的人,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的感染者。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温妮·拜安伊玛援引最新发布的全球艾滋病报告说,全球目标是到2025年将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37万以下,但2023年的新增感染人数仍高达130万。与此同时,不断扩大的资金缺口阻碍了中低收入国家的艾滋病应对工作,艾滋病检测和治疗可及性方面的不平等现象正削弱抗艾取得的进展。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亚太、东欧和中亚区域主任埃蒙·墨菲说,全球抗艾正处在十字路口。“部分国家正稳步推进抗艾进程,显示出消除这一公共卫生威胁的坚定决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国家面临感染人数上升的情况,陷入倒退境地。”
(责编:崔越、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