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1:06:11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上海12月4日电 (记者 陈静)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3日对记者表示,在中国医药的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多维度提升源头创新的能力,把临床研究机构转变成创新源头,不仅仅完成临床诊疗,更要专注研究如何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宋瑞霖指出,临床机构要打破信息孤岛,强化“医、研、企”之间的合作,疏通临床研究与产业、资本之间的通道,完善转化医学链条,与企业共同寻找全球最新的技术、最有可能突破的项目。此外,市场政策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医药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产业政策的支撑,更需要市场政策的引导。
2023首届浦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复星医药供图)在中央及各地的政策支持下,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不断发展升级。上海、苏州、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不断积聚创新资源。然而,在生物医药的创新赛道上,源头在哪里?何为源头创新的“第一公里”。记者3日获悉,在2023首届浦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论坛上,产业界、高校科研院所等代表各抒己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毕井泉认为,源头创新就是原创性的创新,是推动科学进步、促进民众健康、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创新。近年来,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快速成长,生物医药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新增长点。“在中国要把源头创新这件事做好,我们需要更多自信,这包括来自科研端的科技自信,来自政府端的监管自信以及来自企业端的产业自信,一棒接一棒,接力做好创新这件事!”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副会长陈启宇直言。
“相信市场才是推动创新的力量源泉。” 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认为,“生物医药创新要充分重视国内和国际市场,从患者需求出发:一方面加大自主创新的能力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包括政企合作、全球创新型企业合作,形成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支持中国创新企业。”在论坛上,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本孵化,共同推动和加速源头创新的转化落地,则是来自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深圳市坪山区产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礼来亚洲基金等业界代表的共同期望。他们希望,在生物医药创新转化过程中,市场的问题让市场来解决,科学的问题让科学来解决;政府要营造更加完善、公平的环境,与一流专业力量形成合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亦强调,作为医药产业,只有对临床上急需的产品进行研究,才能有更多属于中国的原始创新产品和技术。他认为,合作才能共赢:政府在机制上和体制上大力推动创新、改革;同时,医、学、研、产、政五力联动,共同推进,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原始创新,解决创新“第一公里”的问题。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经历了过去十年的快速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逐步缩短,正迎来从‘从无到有’到‘从有到好’的关键节点。”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希望未来继续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基础研究的战略规划引导和资金投入;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投身生物医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开放合作,“走出去”“引进来”融入全球产业创新体系。
据悉,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主办的2023首届浦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论坛,以“激活源头创新‘第一公里’”为主题,来自政、产、学、研、医、资的200多位代表围绕生物医药的原研转化、创新路径和政策机制展开深入交流。本次论坛得到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要看到中国的创新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应当大幅度增加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投入,激发科学家的创新活力,鼓励原创药物的研发,为原创性新药商业化成功创造必要的条件。”毕井泉指出,“我们要针对生物医药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在研发、准入、生产、使用、支付各环节给予全链条的支持,努力营造一个鼓励源头创新的制度环境。”(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