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5:42:55 来源: sp20241201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访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李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如何在改革中体现“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怎样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记者采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解决群众预防保健和看病就医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为到2035年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健康中国的目标,我们要逐一对照全会部署,扎实推进卫生健康领域改革任务。
一是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建立完善健康优先发展的规划、投入、治理等政策法规体系。
二是以基层为重点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持续支持县域卫生服务“优服务、升能力、促管理”。
三是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大力推进投入政策、编制政策、价格政策、薪酬分配政策等方面改革,加强行业综合监管。
四是持续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总结用好新冠疫情防控经验和做法,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做好新发突发传染病应对准备。
五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实施“新时代神农尝百草”工程,丰富中医药救治手段。
六是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推出一批生育支持政策,多渠道扩充普惠育幼服务供给,提高妇幼和老年健康服务水平,积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七是加强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促进医工结合,以国产药物、疫苗、设备、耗材为创新导向,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更多工具和手段。
促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问:“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相关改革有哪些重点部署?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表明我们党对健康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健康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要推动建立完善健康优先发展的规划、投入、治理等政策法规体系,促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动各地各部门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探索以立法推动建立健康影响评价制度。
要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大力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推动防治关口前移,加强早期筛查、早诊早治,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健康宣教,让更多的健康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公众掌握更多健康技能,努力控制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和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问:群众期盼更加便利、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下一阶段有什么改革举措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答: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的任务,这是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重要措施。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福建调研时要求“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就是分级诊疗体系的具体衡量指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目标,下一步将以基层为重点推进“四个延伸”,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围绕“大病不出省”,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中西部、东北地区,向省域内人口较多城市延伸——
目前我们已经在全国建设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在29个省份开展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1400余项诊疗技术在受援省份得到应用。下一步要重点推动已经设立的医学中心、医疗中心落实功能定位,进一步发挥好区域范围的辐射带动作用,新建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要向省会城市以下人口较多城市倾斜。
围绕“一般病在市县解决”,进一步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延伸——
目前,我国92%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及以上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已经启动了相关工作,全面推进城市医院支援县级医院,核心一条就是建立稳定的人员下沉服务长效机制,三级医院派出专家给予县级医院医疗、药学、护理、管理等常年驻守指导。
围绕“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进一步推动上级医疗资源向城乡基层延伸——
关键举措是全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现一定区域内相关医疗机构间医疗服务和管理的上下协同联动、一体化运作,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有上级医院医师派驻,固定服务周期。今年已经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推开了相关工作,我们要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到2025年底,力争覆盖90%以上的县市,到2027年底基本实现县市全覆盖。目前基层有495万名卫生健康从业人员,其中有110万名乡村医生,发挥了“健康守门人”的重要作用,在中央编办、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正在推动落实大学生乡村医生纳入编制管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为中西部地区定向免费培养医科类大学生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围绕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中遇到的转诊、检查检验等问题,进一步推动一定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相互延伸——
通过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探索建立转诊中心等方式,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
通过上述“四个延伸”,相信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将得到明显提升。
公立医院改革以公益性为导向
问:全会《决定》提出“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如何推进这项改革?
答: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其服务和绩效表现直接关系大多数群众的看病就医感受。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是加快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这其中,公益性是导向,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是基础。需要各级政府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让更多医疗卫生工作者更加有保障。健全目标统一、政策衔接、信息联通、监管联动等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机制,建立健全体现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定期评估、动态调整。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优化薪酬结构,提高医务人员固定收入占比,推动医疗机构不同科室、不同岗位薪酬更加合理,同步优化绩效工资结构,加大固定收入所占比重。
同时,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加强与商业健康保险的衔接,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持续加强医药卫生领域廉政建设,创新行业监管手段,尤其是加强穿透式监管和智能监管,持续整治腐败问题和群众身边不正之风。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