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媒河南行:中原文化百闻不如一见

发布时间:2024-12-16 02:42:10 来源: sp20241216

   中新网 郑州10月29日电 (刘鹏 李海珠)“河南给我的感觉就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书上了解远不如走进实地一探究竟。”10月21日至27日,“行走中国·报道中国 海外华文媒体河南行”活动在河南举行,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1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河南,体验中原文化、触摸中原历史,探访人文风采,在“天地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开封府题名记》碑为何“少”了包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怎么制作的?带着疑问,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从开封博物馆起步,在馆藏文物中“掀开”历史的一角,洞察古都开封的历史发展足迹。

  站在镇馆之宝《开封府题名记》碑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不断按下快门键,记录与历史对望的瞬间。

  据博物馆讲解员介绍,该碑记录了北宋146年间183任开封府尹的姓名及任职年月。其中,包拯因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受到民间百姓的尊崇,逾越千年,因后人在观看该碑时会反复抚摸他的姓名,以致名讳模糊,只留下半指深的指痕。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人现场制作朱仙镇木版年画。李海珠 摄

  “福禄寿三星”“麒麟送子”“富贵长寿”……在开封博物馆内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展示厅,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纷纷拿起刷子,在线版上刷墨、铺纸、上色,一气呵成,一幅寓意着“财源兴旺,幸福美好”的“刘海戏金蟾”就此诞生了。

  “我在制作木版年画时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其独特魅力,”《欧洲侨报》社长高进介绍,今后将持续向海外推介富有地域特色的中原文化。

  在六朝皇宫遗址龙亭上话今日开封、在“城摞城、河摞河”的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探索开封“城下之谜”、在清明上河园感受北宋王朝的繁华图景、在开封城墙回望开封城与黄河的共荣共生、在开封府与“包大人”同台破解《铡美案》……在为期三天的开封行程中,海外华文媒体深入了解了古都开封的“前世今生”,感受历史文化名都如何蝶变为“诗和远方”。

  从开封一路向西,海外华文媒体在步入少林寺山门的那一刻,加拿大搜罗传媒总监王睿琳边拍照边感叹:“在手机上刷到那么多少林寺的图片,终于在这里见到实物了。”

  登封市文物局工作人员李志强介绍说,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超1500年的历史。这里不仅是禅宗的发祥地,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被誉为“天下第一古刹”。而少林功夫作为该寺的代表名片,每年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来此体验,有着“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美誉。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观看少林武僧团表演。李海珠 摄

  镇山棍、双鞭、醉拳、二指禅……伴随着“嘿”“哈”声,少林武僧团的一招一式将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带入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功夫世界,引得他们纷纷拍摄记录。

  为唤起海外华侨华人心灵深处的归属感,10月26日,海外华文媒体走进了位于郑州新郑“黄帝故里”寻根拜祖。日本《留学生新闻》副总编龙丽华在拜祖广场大喊“河南老家,我来了”,言语间尽是海外游子的激动喜悦之情。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在轩辕殿黄帝像前合影留念。李海珠 摄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故里景区讲解员介绍,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人文初祖,5000多年前,轩辕黄帝率领先民初辟鸿蒙、统合九州,播谷植桑、创文演历,兴医定律、造车制衣,肇始中华文明,丰植民族根魂。

  从寻根门到轩辕殿黄帝像,500多米的距离,寓意着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源远流长。高5.19米的轩辕黄帝像坐落于景区的中轴线上,众人拾级而上,共拜轩辕黄帝。

  “这里是中华民族根脉所在,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尤其是对海外华人来说意义非凡,”王睿琳凝望着轩辕殿感言,“海内外华夏儿女同根同源,就像碑上的题字‘炎黄子孙、不忘始祖’,我会将所见所闻带到海外,促进文化交流融合。”

  寻来时之路、探历史古迹、品中原文化、赏古都风采,10月27日,为期一周的“行走中国·报道中国 海外华文媒体河南行”圆满收官。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社社长张翀说:“河南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打动了我。我将不遗余力地把河南的文化瑰宝与发展成就推荐给海外更多的受众读者,让更多人看到河南、了解河南。”(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