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将千里江山图画满教室

发布时间:2025-01-11 07:13:37 来源: sp20250111

  当其他高中生为了成绩不眠不休的时候,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的高中生们在一年中用临摹的形式,将《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两部作品绘制出来,与中国传世名画进行了两次近距离接触与跨时空碰撞。

  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的美术老师段英子,是这些参与临摹国画学生的成长记录者。她见证了学生们从对中国传世名画知之甚少,到如今可以侃侃而谈;从临摹时无从下手,到可以熟练地调色和运笔。不仅如此,段英子更欣喜地发现,学生们在精雕细琢的临摹过程中,不断展示出的专注力与自信心。

  创新表达形式与名画“擦出火花”

  最近,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伯虎画社的21名高中生以美术教室的墙壁为画布,用浮雕壁画的形式,截取呈现了北宋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内容非常丰富的一部分。完成后的《千里江山图》浮雕壁画高近3.5米,总长度11米。推开美术教室的门,青绿山水扑面而来,颇有气势。

  这是伯虎画社的高中生们与中国传世名画的第二次近距离接触。从画线稿、做浮雕、调色、上色到最后完成,21名高一和高二学生用了129天。

  今年年初,伯虎画社的高中生们开启了与中国传世名画的近距离接触。伯虎画社创办人、美术教师段英子指导15名高一和高二学生,仅用了1周时间,就用圆珠笔在宣纸上原比例临摹了《清明上河图》。临摹作品完整呈现后,一时间在网络上“火爆出圈”。

  据了解,《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精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临摹《清明上河图》是伯虎画社的第一期课程。在第一期课程快结束时,段英子就开始考虑第二期的课程内容了。最终,段英子把以不同形式、创新临摹“中国十大名画”作为日后社团课程的开展方向。

  “伯虎画社成立的初衷就是传承和创新传统国画艺术。”在段英子看来,临摹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国画,并且能自然而然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同样是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被印刷在高中美术课本的封面上。这幅学生们身边时常能看到的名画,成为段英子指导学生创新临摹的第二次尝试。

  参与绘制浮雕壁画版《千里江山图》的学生,以前都没接触过浮雕壁画创作。对于段英子来说,也是头一次。

  创作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线稿、浮雕和上色。段英子带着学生一起调配了浮雕沙料和丙烯颜料。这些材料在没有干和定型之前,都是可以进行修改的,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试错空间。

  每周四的下午第八节课,是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的社团课。段英子会给学生上课、示范。同时,社团课使用的美术教室全天开放,便于学生随时利用空暇时间,来绘制浮雕壁画。学生绘制时,段英子也会一直陪在旁边,随时给大家指导。

  以前,这些高中生更多喜欢的是“二次元”文化。现在通过创新临摹的方式,有机会更深入地鉴赏中国画,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的认同。

  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也能绘制出好作品

  学生们各自分工,每次完成一个阶段的绘制内容后,大家就喜欢站在远处观看全景。团队合作后呈现出的作品效果,时常给画社的“小伯虎”们带去惊喜。

  参与浮雕壁画版《千里江山图》绘制的学生,大多参与过临摹《清明上河图》,有一些临摹经验。但对于他们来说,创作浮雕壁画有着新挑战。

  “小伯虎”们大多没有美术功底,如何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让大家在创作过程中保持积极性,是段英子重点考虑的问题。“临摹的意义大于对艺术水准的追求。”这是伯虎画社一直坚持的理念。在段英子看来,难度太大、门槛太高会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望而却步。

  “之所以选择浮雕壁画形式,是因为这种形式更好上手。“段英子介绍说,用油画刮刀做肌理,山石的质感很容易就能凸显,比直接画山石要简单得多,而且有些地方可以用手捏制,增加了绘制中的趣味性。

  浮雕壁画在原画比例上放大了数倍,很多场景在绘制时不好把控比例和平衡。在线稿阶段,段英子会帮助学生确定最高山和最低山的大概位置,让大家在正确的位置和框架下去补充线稿细节。

  做浮雕的过程,最耗费体力。最后的上色环节,则最有挑战性,也耗时最长。段英子说,用丙烯作为颜料来还原和调配出不同层次的青绿山水颜色,很有难度,她和学生摸索了很久。

  颜色调配出来后,在上色过程中,如何平衡好冷暖变化、把握好虚实关系,也是关键。虽然没有美术功底,“小伯虎”们的绘画热情早被调动起来,在反复尝试中,不断熟练掌握上色手法。“大家都憋着一股劲,不能成为拖后腿的人”,段英子说。

  临摹名画成繁重学业之余“有营养的加餐”

  临摹《清明上河图》时,要绘制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各种牲畜,大小船只,以及房屋、桥梁、城楼等建筑,线条密集复杂,细节多,考验着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力。而在绘制浮雕壁画版的《千里江山图》时,由于是在墙壁上作画,位置有高有低,需要大家站在桌子上踮着脚或是跪在地上作画,更加考验大家的体力。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的热情与坚持最让段英子感动:很多学生会利用课间10分钟或是午休时间,来到画室作画。而对参与的学生而言,这份热情和坚持源自沉浸其中收获的快乐和自信。

  把平面画变成立体浮雕的过程,让高二学生张楚莹觉得很有趣。“在参与浮雕壁画的一个学期里,不仅没有影响我的学习成绩,反而提升了自己的专注力。”张楚莹说,临摹名画成为她繁重学业之余“有营养的加餐”。

  对此,作为观察者和支持者的长春第一五〇中学副校长刘春,也更深体会到艺术素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在他看来,虽然高中阶段学业压力大,但只要合理安排,艺术熏陶和学业发展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目前,在长春第一五〇中学有19个像伯虎画社这样的特色社团。社团课程成为高中生学习之余的有效调剂。学校支持各类社团进行不同学科的创新实践,为高中生打开更广阔的视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刚参与临摹《清明上河图》时, 小伙伴们觉得周柏乐“话少”“内向”。如今,谈起临摹名画,17岁的周柏乐“眼里有光”,可以向老师同学大方又专业地介绍创作过程。最近,他还问过段英子,高中开始专业学绘画会不会太晚。

  在绘制浮雕壁画的过程中,周柏乐的校服不小心被染得到处是颜料。但在他看来,这可是让他倍感自豪的印记。创作时,一名学生从桌子上下来时不小心被尺子划破了小腿,康复后才告诉段英子。他怕大家劝他休息,不能继续绘制浮雕壁画。

  一年前,对伯虎画社的学生而言,临摹名画还是件“不敢想象”的事。现在,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广泛关注和认可,学生们也看到了自己可以不断挖掘的潜力,自信也随之而来。

  “我们会坚持用创新的方式,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段英子说,第三期的课程已经开始,以绘制扇面的形式临摹《汉宫春晓图》,以及用素描形式临摹《富春山居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