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孝经》、创作歌曲、受赵孟頫夸赞——贯云石的开挂人生

发布时间:2024-11-24 19:23:35 来源: sp20241124

  中国人历来重视“孝道”,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主张“以孝治天下”。

  在元代,很多畏兀儿知识精英儒家文化造诣很高,贯云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孝经直解》独具一格又合乎时宜,满足了许多少数民族读者的需求,深受欢迎。

  出身显赫,早沐儒风

  贯云石出生于1286年,本名小云石海涯,号酸斋。他的祖父阿里海涯是北庭高昌回鹘人,以军功登显贵,成为元朝的开国功臣。贯云石的父亲贯只哥常年在江南做官。

  贯云石的童年、少年时代,都跟随母亲廉氏在大都(今北京)度过。贯云石的外祖父,是元世祖的宰相廉希宪之弟廉希闵。廉氏家族重视以儒家思想教育儿孙,贯云石从小在廉氏家塾中学习,深受儒家文化熏陶。

  贯云石承继了父母两边的才能,既“膂力绝人”,“诸将咸服其矫捷”,又“吐辞为文,不蹈故常”,可谓文武双全。成年后,贯云石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镇守永州,御军严谨。出镇不久,贯云石便发现自己志趣不在此,遂将爵位让与弟弟忽都海涯。

  此后,贯云石返回大都,师从当时的文坛盟主、儒学大家姚燧。1313年,在姚燧举荐下,27岁的贯云石被任命为翰林侍读学士。贯云石议行科举、关心民间疾苦,向元仁宗“上疏条六事”,主张以儒家之道治理天下。

贯云石 行书中舟帖横额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然而,这次入仕不足一年便宣告结束。由于政治斗争,加之他对功名利禄不甚挂心,1314年,贯云石称疾辞官南下。

  此后,贯云石隐居于浙江钱塘一带,时而卖药于市肆,时而在各地周游,与僧人、道士往来。

  推崇儒家,兼济天下

  1312年正月初一,满朝文武集会庆祝,朝会演唱的《新水令》正是由贯云石创作。曲中歌颂元朝幅员辽阔,形容为“赛唐虞,大元至大古今无”,傲称“圣天子有百灵助……天下总欣伏”,对巍巍中华充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313年,大都久旱无雨,百姓深受其苦。贯云石作诗《画龙歌》,描写龙行雨落的场面——“烈风倒雪银河倾,珊瑚盏阔斟不平”,希冀“尔来化作为霖福,为吾大元山海足”,早日普降甘霖。又有《题宋人寒鸦图卷》一诗写道:“饥冻哀鸣不忍观,使余一见即心酸”,体现出贯云石忧国忧民的儒家情怀。

贯云石《题宋人寒鸦图卷》行书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贯云石所作诗文《翰林寄友》,先后忆及赵孟頫、尚野、张养浩等好友。“诸孙赵子昂,挥遍长安纸”所言正是赵孟頫。贯云石“饥冻哀鸣”一词,想必也是受赵孟頫影响,赵孟頫曾在《寒鸦图》上题跋“有饥冻哀鸣之态,亦可谓能矣”。尽管赵孟頫比贯云石年长32岁,但二人同朝为官,结交更甚,贯云石的书法作品之一即为《题赵孟頫双骏图》。

  贯云石强调静心自省以修身。其诗《清江引》中“倚帏屏静中心自省,万事皆前定。穷通各有时,聚散非骄吝,立忠诚步步前程稳”,表达出儒家讲求的内圣外王。贯云石还素以平等之心对待寻常百姓,好友邓文原评价他“不为燕酣绮靡是尚,而与布衣韦带角其技,以自为乐”。

  《孝经直解》,使匹夫匹妇皆可晓达

  《孝经》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备受元代统治者重视。1307年元武宗即位后,命人将《孝经》译为八思巴文,颁赐王公大臣学习,人手一册。

  1308年,贯云石担任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期间,深以为人之言行最重要的是遵守孝道,“《孝经》一书,实圣门大训”,因此毅然撰写《孝经直解》一卷,“使匹夫匹妇皆可晓达,明于孝悌之道”。

《石台孝经》碑 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图片来源:文博西安)

  传统经学家在注解《孝经》一书时,使用规范化的书面语,重视字词训诂、文句考证,提炼或阐发其内涵旨趣、思想价值。

  但在元代,蒙古人、色目人粗通汉文,难以阅读深奥的儒家经典。贯云石身为畏兀儿人,了解个中困境,因此用白话直解《孝经》,结合这些少数民族的语言表达习惯,刻意作出调整,方便人们阅读理解。主要体现在:

  把谓语动词放在句末,比如:将“长守贵也”译成“富贵常常的有着”,将“制节”译成“大使钱的勾当休做着”。

  句末使用“有”,充当助动词,将“此之谓要道也”译成“阿的便是紧要的道理有”,“盖卿大夫之孝也”译成“阿的是卿大夫孝道行的勾当有”。

  在引语后使用“么道”,用于转述,例如:“休道伤损者么道”“不枉了有么道”。

  今天,我们在新疆与粗通汉语的少数民族老乡打交道时,便会发现一些表达方式的不同,例如:“多少只羊有呢”“我库尔勒去呢”。

贯云石《孝经直解》。(图片来源: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微信平台)

  《孝经直解》满足了许多少数民族读者的需求,深受欢迎,也因此得到了元仁宗的嘉奖,特旨“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该书在当时流传广泛,但到明清时期已散佚。

  1933年,《孝经直解》元代刊孤本在日本被发现,现藏日本的版本为福建的建阳书坊刊本。黑水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出土文献中亦有两片《孝经直解》残叶,分属两种不同的元代浙江刊本。也就是说,在福建、浙江刊刻后,《孝经直解》曾传播到塞外的黑水城。

  贯云石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文人,既肩担道义、忠君爱民,为天下的安宁和发展贡献一己之力,又与世无争,渴望追求一种超乎世外的理想生活,将所接受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虽然游历远方,但贯云石并没有忘记故乡,常自称北庭人,有诗云“身在东南忆西北”。他对儒、释、道思想的吸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本质上是对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

  (作者简介:陈辉,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干部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监制 | 王翔宇

  责编 | 才丽媛

  审核 | 蓝希峰

  制作 | 胡琪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