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2 01:17:39 来源: sp20250102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各要素彼此依存、相互促进。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界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必须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
1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运用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真正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树立生态治理的大局观、全局观,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自然生态,让美丽中国呈现多元之美、系统之美,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选择,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和全面系统观点的实践创举,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的基本理念、对象、载体和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继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大草原和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加强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聚焦影响北京等重点地区的沙源地及传输路径,持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进一步明确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重点任务。新时代新征程,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回应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握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高质量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质量,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美丽中国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
2 实践探索取得明显成效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完成了森林法、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沙治沙法、土地管理法等多部法律修订工作,加快矿产、草原、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保护、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等方面的立法修法,制定和颁布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出台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严格管控围填海以及全面推行林长制等重要政策文件,严格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印发实施,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重点任务;制定并发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和修复的系统化、整体化和规范化;发布并实施《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推进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取得重要成果。一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国家围绕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部署实施了50多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8000万亩。二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国自然保护地数量增加700多个,面积增加2500多万公顷,总数量达到1.18万个,约占我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三是生态保护修复重点专项行动和工程成效明显。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十三五”期间全国整治修复岸线1200公里、滨海湿地34.5万亩。四是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开展。全面保护天然林,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国土绿化“十三五”规划主要任务全面完成。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达194.93亿立方米。五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加强。生态保护红线涵盖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35个优先区域,覆盖了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实践表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仅为解决区域生态问题、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发挥示范作用,还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积累了实践经验。
3 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机制和系统治理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重大举措,同时提出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目标任务。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推进我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快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机制和系统治理体系。
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是政府主导推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机制保障,是落实生态保护权责、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当前,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基于地域、要素和主体的多层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生态补偿制度,完善一体化保护生态补偿管理主体的协同机制。围绕国家生态安全重点,加强对江河源头、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蓄滞洪区、受损河湖等重点区域开展水流生态保护补偿。健全公益林、天然林和湿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公益林差异化补偿,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生态治理补贴制度和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尽快将退化和沙化草原列入禁牧范围,健全沙化土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着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多元化补偿,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建立有利于多元化补偿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有偿使用制度和合理补偿制度,加快建立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以及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以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抵消机制,将林业领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建立绿色股票指数,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推广生态产业链金融模式,探索多样化补偿方式,引导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扩大绿色产品生产。切实推进法治建设,加快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落实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以及水、森林、草原、海洋、渔业等方面法律法规,加快完善生态保护补偿监测支撑体系,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
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产品价值一体化实现机制。生态产品价值一体化实现机制是指将生态产品所具有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主要通过市场经营开发手段一体化体现出来,建立生态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的利益导向机制,这一机制是通过市场推动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从源头上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必然要求。当前,应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建立生态产品动态监测制度和开放共享的生态产品信息云平台,尽快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基础数据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体现市场供需关系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发挥电商平台的资源、渠道优势,推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便捷的渠道和方式开展交易。建立生态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将生态产品总值指标纳入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完备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效能的关键保障,科学先进的认知理念、完备的政府制度、有力的法律保障、多元主体的参与及其协同联动是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必要条件。当前,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涵盖技术、法律、政府、市场、社会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体系。首先,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技术体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和技术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分区科学施策,对于严重透支的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严格推行禁牧休牧、禁伐限伐、禁渔休渔、休耕轮作。对于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生态退化突出问题,应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修复,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荒。对于生态系统受损严重、依靠自身难以恢复的区域,则要主动采取科学的人工修复措施,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其次,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加快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绿色低碳的市场体系,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继续完善生态补偿的全方位监督、考核和追责制度,建立横向政府间在系统治理行动上的合作机制,加快推进法律体系建设,切实增强各相关部门法律制度的系统性、协调性。再次,加快推动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局面。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社会基础。加快建立公众参与的渠道机制和激励机制,让部分参与者的投入在有偿惠及他人的同时,实现个人投入与收益的对等,激发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积极性。最后,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市场体系,切实推动生态产品相关市场建设,加快完善多元市场融合体系,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作者:孔凡斌、徐彩瑶,分别系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生态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光明日报)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