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8:32:39 来源: sp20241123
让非遗技艺活起来、非遗产业旺起来、非遗产品火起来,河南安阳内黄县的腐竹和状馍成了非遗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乡村因非遗而兴,“舌尖上的美味”成为村民致富“新路子”。
内黄县,地处黄河故道,丰沃的土壤孕育出颇具特色的地方美食。一代代传承人坚持古法配方,不断精进制作技艺,将经典传承与改革创新相融合,使非遗美食成了致富新路径。
寒冬腊月,大地银装素裹。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二安镇双强豆制品标准化生产车间里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浓郁的豆香弥漫整个制作车间,数十名工人将冒着热气的豆浆注入上百个方形模具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豆浆中的脂肪上浮,在表面凝结成一层淡黄色的薄膜,工人们迅速地将表面的薄膜揭起悬挂在杆子上,如此循环往复,一根根金黄色的腐竹便做好了。
“‘大槐林腐竹制作技艺’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传承到现在已有300年历史,2015年9月被列入河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第十三代传承人陈章红介绍,现如今,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艺相结合,创造出青豆腐竹、蔬菜腐竹、等新产品,形成了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豆制品加工产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腐竹产业的兴起,不仅使传统非遗技艺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劳动力就业。产业带动就业,大槐林村村民刘爱叶就是其中一员。“我的工作环节就是‘揭腐竹皮’,现在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不仅能有稳定的收入,还能随时照顾家庭。”说起生活的变化,从事这项工作十多年的刘爱叶心里乐开了花。
让非遗味道成为村民致富“新路子”的不仅只有腐竹制作技艺,状馍产业也成为当地村民创业致富的有效途径。
走进内黄县的“张家状馍”店,大堂里坐满了慕名而来的食客,热气腾腾的状馍一出锅,诱人的香味扑面而来。
“我们家的状馍不仅当地人爱吃,许多周边县市的食客也很喜欢”。张家状馍传承人张胜利介绍,2023年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全国各地很多食客慕名来学习制作技艺,目前已教授学员200多名,更有许多内黄人带着状馍制作技艺走向全国各地。
非遗美食,传承的不仅仅是非遗文化和乡愁记忆,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数据显示:内黄县现有传统技艺类非遗美食项目16项,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传承4家,家庭作坊式传承12家,带动就业1000余人。
“下一步,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扩大融资渠道,释放传统文化品牌价值,让非遗文化逐步走向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更好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内黄县文广体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武文立表示。
(责编:杨虞波罗、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