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9:44:29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网 贵州毕节10月29日电 题:从“悬崖村”到“旅游村” 看贵州毕节蝶变
作者 罗大富 周燕玲 周孟军
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大平乡的群建村,三面悬崖,一面临水,曾是典型贫困村之一,独特的地理因素将群建村与外界隔绝开来。如今,被悬崖“圈”起来的苗寨正“破茧成蝶”。
航拍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大平乡群建村。罗大富 摄群建村紧邻百里乌江河畔,与化屋村隔水相望,全村100余户近530人,是一个苗族聚居村寨。过去,在这里世代生活的苗族同胞,与外界交流只能依靠人背马驮和水上坐船,是名副其实的“无路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仅几百元。
“每次都要鸡叫出门,一路提心吊胆。”群建村土少地薄,比较适合种植的便是生姜。回忆起每年生姜采收后,通过村后悬崖间的小道,运出绝壁到市场上售卖的场景,82岁的杨秀珍老人似乎还心有余悸。
图为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大平乡群建村的进村路。罗大富 摄2017年,群建村逢山开路,开凿出有史以来的第一条通村路,从此开启全村快速发展的通道。基础设施建好了,村民自己也在改变,抛弃陋习,积极参与打造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曾经土墙茅草屋如今全都换装小洋楼。
苗寨变美了,资源也就活了起来,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众多游客前往。群建村目前已建成客运码头、苗族蜡染刺绣车间、游客活动场、环形公路、生态步道等,并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看到家乡的变化,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杨国勇选择返乡,建起农家乐、民宿,开起摆渡船。一家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收入也比较满意。他也常常吹起芦笙,唱出自己的心声:“百里画廊入高峡,岭上花开美苗家,村容村貌大变样,生活幸福笑哈哈。”
图为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大平乡群建村乌江源美丽景色。罗大富 摄群建村从“悬崖村”变身“旅游村”,是贵州毕节发展的一个缩影。位于乌蒙山腹地的毕节,曾因生态恶劣、人口膨胀而陷入“越贫越垦,越垦越贫”的恶性循环,被联合国有关机构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如今,这里正在加速“蝶变”。
金秋时节,贵州省毕节市各地林下仿野生天麻陆续迎来采收季。走进毕节市大方县的天麻种植基地,人们穿梭在林间采挖、分拣天麻,并搬运到加工车间进行切片烘烤,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依托辖区内丰富的林地资源,毕节将天麻种植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目前毕节市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面积突破25万亩,年产值超过30亿元。
威宁苹果出口越南、织金南瓜条走俏韩国市场……毕节立足乌蒙山区气候、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畜牧、蔬菜、精品水果等山地高效农业,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产业兴百姓富的同时,毕节的医疗技术能力也在快速提升,特别是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简称:浙毕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毕节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的健康服务。2024年4月,一名出生仅600克的新生儿,在浙毕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100余天的救治和照顾下,成功闯过重重难关,体重达到2530克并顺利出院。
浙毕医院新生儿科主任许萍介绍,作为目前毕节市救治的胎龄最小、体重最轻的超早产儿,其成功救治不仅是整个新生儿科和家属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体现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当地民众在“家门口”就有“医靠”。
如今,行走在贵州毕节,从城市到乡村、从产业发展到医疗教育,处处洋溢着蓬勃活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