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0:34:19 来源: sp20241124
人民网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韦衍行)6月20日,殖民背景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国际研讨会在山东青岛召开。本次研讨会聚焦保护与返还殖民背景或通过其他非正义、非道德方式离开原属国的文物,交流经验、凝聚共识,共同探索破解现有国际公约适用范围之外的历史上流失文物的返还难题。
2023年回归圆明园的石柱。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来自27个国家、2个国际组织及中国有关部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博单位的150位代表经过讨论,达成广泛共识,形成了《关于保护和返还殖民背景下流失或通过其他非正义、非道德方式获取之文物的青岛建议书》(以下简称《青岛建议书》)。
与会专家学者注意到由于殖民势力的非正式影响(以下简称“殖民背景”),文物被征用、盗掘、非法出口、贩运或以暴力、强迫、胁迫等手段获取,尤其是在武装冲突期间或通过其他非法方式而流失,这对原属国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重申推动和促成此类文物返还原属国是一项道德或法律义务。《青岛建议书》鼓励各国和文物持有者认识到殖民获取的非正义性,并承认纠正这种非正义性是此类流失文物处理政策和方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青岛建议书》提出,应当采取一切适当措施,防止对殖民背景下流失或通过其他非正义或非道德方式获取之文物藏品及相关数据遭受盗窃、不当安置、不当管理、损坏或其他一切关涉安全性与透明度之威胁,并促进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原属国所认定的此类文物在其历史、科学研究、艺术、宗教和其他非物质价值等方面具有的文化意义。
《青岛建议书》鼓励各国与专家、社群、高校和其他研究机构密切合作,开展此类文物的保护和返还学术研究,并加强与原属国的合作,按要求提供文物的数字形式和其他相关信息,研究成果与原属国分享。
同时,《青岛建议书》鼓励各国利用数字技术和在线平台,提高公众意识并开展教育活动,以向公众普及文物的去殖民化及对其保护的必要性。也希望各国更多地关注亚洲国家殖民背景下流失或通过其他非正义或非道德方式获取之文物所面临的保护和返还问题与挑战,并就此开展更广泛的对话与合作。
据悉,《青岛建议书》是我国继2014年主导发布《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后,再度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发出中国声音,为推动历史上流失文物的保护与返还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美国芝加哥大学夏德安教授将该校图书馆收藏的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第二卷和第三卷在美国流转物证移交国家文物局。子弹库帛书是现已发现年代最早的帛书,也是在我国发现的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子弹库帛书于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遭非法盗掘时出土,1946年流转美国。
子弹库帛书在美国流转物证。国家文物局供图
据介绍,这件物证是曾盛放子弹库帛书残片的外包装盒盖,带有福格博物馆借存标签,原由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保存,能够证明盒中文物自1946年9月16日起已借存于福格博物馆,是帛书在美国流转证据链的重要一环。该物证移交中方,体现了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对文物回归中国的支持。
(责编:方经纶、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