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2 20:30:59 来源: sp20241222
人民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夏晓伦)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双碳”发展,围绕“双碳”目标相关政策制定、理论与方法创新、优化路径设计等方面研究不断深化。
“区域碳排放目标科学制定是统筹考虑区域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地区发展特点等综合要素的核心问题,也是支撑‘双碳’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引,深化开展区域碳排放发展水平监测与目标科学制定意义重大。”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新能源电力与低碳发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究专家刘金朋在接受专题报道时表示。
据了解,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我国每年在植被保护和恢复方面积极投入,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逐渐恢复,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以森林、草原为代表的陆地生态系统因其显著的固碳增汇能力,其缓解温室气体效应的作用日益凸显,碳失衡缺口不断缩小。”刘金朋认为,高耗能产业加强碳排放科学管理是顺应“双碳”发展指引的重要组成,强化典型高耗能行业碳排放发展水平监测具有重要的辅助决策作用。
另有专家表示,如何推进碳减排目标在行业层面、省域层面公平合理、科学有效分配,成为现阶段我国碳减排工作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由刘金朋编著的《碳压力分析理论与方法》一书指出,从我国行业视角分析,高耗能行业碳排放量显著高于其它行业,依然是减排与固碳技术创新、机制完善、路径优化的重点领域;从我国各省域视角分析,边界清晰的省域主体作为“双碳”目标落实的重要单元,各地区在自然资源禀赋、区划功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导致其碳排放水平与碳汇吸收能力不尽相同。
刘金朋认为,在“双碳”目标的发展指引下,高耗能行业和省域主体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高质量完成减排任务,将直接影响“双碳”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减排压力与挑战仍然较大,植被面积驱动绿色固碳能力仍需加强,碳源与碳汇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
他介绍,《碳压力分析理论与方法》聚焦碳排放发展状态解析,从高耗能行业和省域视角研究碳压力发展情况,为新形势下制定和实施差异性减排政策,高质量达成碳减排目标,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参考。
(责编:杨虞波罗、章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