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9:31:50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 上官云)11月,电影《无价之宝》上映。整个故事于温情中掺杂泪点与笑点,加之演员们接地气的演绎,影片很快赚来一大波路人缘。
片中,演员张译饰演石振邦。这是一个“非典型”的普通人,平凡但日子过得似乎有点过于憋屈:跟朋友合伙开五金店,生意不见起色;想要回欠款,却阴差阳错需要照顾欠债人的女儿;一言不合,还被前妻狠狠甩了一巴掌。
有些难题,石振邦没办法顺利解决,就在胳膊上弄个纹身,告诉自己要“忍”。落魄的生活没有消磨掉他内心的善良,明知道自己可以不去帮这个忙,但依旧选择伸出援手,然后低下头闷声说一句“好人最吃亏”。
对这类时代浪潮下的普通人,张译演起来得心应手,把石振邦的犹豫、纠结以及温和全部融入故事情节,丝丝入扣地展现出来。看完电影,有人评价:“我好像感觉石振邦就活生生站在我眼前。”
作为演员,张译更早被观众熟悉,是通过《士兵突击》里的史今班长等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张译饰演的史今贡献了众多经典场面,一场退伍时的哭戏,台词不多却直戳泪点。
《士兵突击》之后,张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金鸡奖最佳男配角、白玉兰奖“视帝”、金鹰奖“视帝”、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华表奖优秀男演员……
成为“影帝”的张译,与以往没什么不同,按部就班工作。在《无价之宝》首映礼上,每次有人提问,他都会举起话筒,身体微微向前,保持倾听的姿态,然后认真回答。
总有人觉得张译略显腼腆。他说:“我有社恐,但职业职责所在,没办法。我心里把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分得尽量清楚,工作之中怎么都行,工作以外,连拍照都恐惧。”
在生活与工作之间,他能够自如切换,不断将自身“打碎”,糅合成一个新角色。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小太爷”孟烦了,《鸡毛飞上天》中的陈江河,《万里归途》中的宗大伟……从不会令观众产生雷同之感。
无价之宝》剧照,张译饰演石振邦。片方供图张译希望,能在以后的表演中,通过努力换来观众对整部作品的喜欢,“也希望自己参演的影视作品能为我们的社会、我们这个时代做点什么,这样才有意义。”
石头,“又臭又硬”
第一眼看到剧本,张译就喜欢上了《无价之宝》讲述的故事。“它给了我一种熟悉的温暖,是那种外冷内热,北方人共性的温暖。石振邦,就特别典型地诠释了这一点。”
张译从小在北方长大,“我熟悉这样的人。他们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不大好,‘又臭又硬’,可是他们努力生活,关键时候能为别人两肋插刀。”
故事的开头,“石头”石振邦和朋友杨武合伙开了一家五金店,日子过得有些拮据。别人欠他们钱,两个人去追要欠款,却发现欠债人家里一贫如洗,只得悻悻而归。
但石振邦,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他和杨武帮忙照顾欠债人女儿芊芊,当孩子被领走后,又敏锐地察觉出不对头的地方,历尽艰辛又把孩子从火坑救了出来,将她抚养成人。
有人说“石头”挺洒脱,张译不太认同。“洒脱吗?全片开场,石振邦的第一句台词是‘我现在就去死’,然后离婚,然后被人打,然后讨债不成反被套牢。”
在张译眼中,石振邦情商并不高,因为瞧不起宝哥,就放弃了下海经商的好时机,一辈子也没赚到钱,越这样还越是“又臭又硬”。
“可他能把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当成亲生女儿,还把她一手送进名牌大学。这个人,挺伟大的。”于是,张译这样形容石振邦:坚硬柔软的一块破烂又好看的石头。
演员张译。受访人供图对电影所讲的“无价之宝”,观众们有不同的理解。张译觉得,这个电影很好看,但故事没那么深刻,“我后来建议加了两句画外音台词,已经明确告诉大家,石头和女儿,互为无价之宝。”
“跳舞”,演得最过瘾
看过《无价之宝》的观众,总会莫名生出一种熟悉感:那些20世纪90年代特有的商店陈设,五金店的招牌,乡镇河边的落日余晖,极容易让人想起家乡故土。
故事情节也是如此。影片里有个片段:石振邦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座上坐着芊芊,两个人说着话,忽然哭声传来,孩子的脚已经卡进了车轮。
很多人评价这个细节“真实”,继而想起童年被自行车后轮支配的“恐惧”。张译将自身经历融入表演之中,“‘自行车卡脚’情节来自我爸和我,石头这个人物的状态也来自我爸。”
“给孩子抄英语书的片段,来自我的母亲。” 张译回忆,上世纪90年代,英语复习资料贵,也不好买,“我妈帮我借了一本据说很好的复习书。只会拼音的她愣是把整本英语书都抄下来了,结果我的英语还是不怎么样,等长大了才知道自己很对不起她。”
整部电影,张译演得最过瘾的戏份可能是“跳舞”。在《无价之宝》里,他很罕见地跳了几场舞。对此,导演张大鹏的解读是:“石头其实很憋屈,需要飞扬的时刻。”
“我不会跳舞,组里的老师教了我好几天,我也学不会。后来就顺着自己的心意情绪宣泄手舞足蹈,现在看效果还可以。”张译如此描述道。
以生活的标尺衡量表演
成为演员多年,张译对表演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无价之宝》剧照,张译饰演石振邦。片方供图“表演来自于生活,我们工作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生活的标尺衡量自己的表演。”张译认为,在生活中完全不会出现的状态、语言、表情,就不应该放进表演中,否则会让表演变得夸张甚至虚假。
如何建立这把无形的标尺?他给出的答案是“观察生活”。“这四个字,本身是我们表演学专业的一门课程。有了这项技能,用真诚演出生活,就够了。”
当然,体验生活、练习也很重要。张译很庆幸“石头”是一个东北人,因为他自己也是,“之前我和导演还开玩笑说,为了石头这个角色,我好像准备了40多年。”
包括《无价之宝》在内,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张译接连有三部主演的新片上映。他解释,这三部电影其实不是在一个时间段拍的,《刀尖》是五年前杀青的,《无价之宝》也杀青两年了,只能说是看似高产而已。
但张译的工作节奏不可避免地要加快。首映、路演……走马灯一般从一个放映厅跑到下一个放映厅,很多采访只能穿插在空隙中进行,对演员来说,这种忙碌是经常会有的状态。
实际上,踏入演艺圈的大门后,张译清楚地觉察到成为演员这件事,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忙碌和闲散,热爱与郁闷,可一时半会又有些说不明白,这种改变清晰的界限在哪里。
“表演这门学科需要负载的外延部分,常常多于表演的本体,演员很难纯粹的享受在表演之中。所以这个职业带给我个人的感受是复杂的、矛盾的。正常,也不正常。”张译说。
保持不变的,是他对表演的热爱。对工作,张译的想法纯粹且质朴,“就是希望观众别嫌弃我,希望通过努力能换来观众对整部作品的喜欢,希望自己参演的影视剧能为我们的社会、我们这个时代做点什么,这样才有意义。”(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