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放的舞步(杂记)

发布时间:2024-12-01 05:36:02 来源: sp20241201

  陕北正月天的热闹里,必不可少的就是陕北秧歌的欢腾。扭秧歌、闹秧歌,这种跟庄稼和土地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舞蹈,在正月里赋予万物美好的寓意,也寄托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无论是闹,还是扭,秧歌必然是有生气、有激情的。陕北人在寒冬尚未结束之前,以这样的方式作为春天的前奏。无论是大雪纷飞还是寒风凛冽,都不能让人们停下欢快而奔放的舞步。

  每年的腊月过半,庄里的秧歌队就组织起来了。锣鼓声中扭动的秧歌队像一条流动的小河,在庄里宽敞的土场上来回流淌着。时而急促时而缓慢的鼓点声,和着敲锣声、唢呐声,引领着秧歌队在土场里变换着各种动作,把扭秧歌的人和看秧歌的人的情绪调动到相同的节奏中,唤醒了空旷的山谷、结冰的河流和落叶的树木,让这些在寒冬中凝固的景物再次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

  陕北秧歌历史悠久,原来称“阳歌”。人们把最朴素的愿望和情感通过秧歌来呈现,表达了对天对地对苍生的无比敬畏。

  随着秧歌队的加紧排练,春节来了。大年初一,庄里的秧歌队开始挨家挨户地上门拜年。粉刷过的一排排窑洞,在正月的阳光下显得干净而整齐,与门对面山梁上的积雪相互映衬,整个庄子看上去安静极了。那一副副贴在窑洞门上的红对联,亮出红彤彤的喜气。这时,秧歌队从一条土路上赶来了。在响彻山谷的锣鼓声中,穿着花红豆绿服装的秧歌队,走进一户户人家的院子。

  庄里人围成一圈,秧歌队在圈子中心扭着、闹着。最前面的“伞头”是一名小伙子,他举着一把很大的花伞,昂首挺胸,步伐稳健,架着大臂甩着小臂,欢快自如地舞动着整个身子。“伞头”后面跟着一队头裹羊肚手巾、腰上扎着红腰带的后生,一个个如燃烧的火把,在一团团火红中升腾着澎湃的激情。与“伞头”并列一排的那个女子,举着木制的大斧,头上系着一块红绸子,身后跟了一列扎着长辫子、双手摇着红绸扇子的女子,似锦簇花团迎面走来。伴随着秧歌队激烈的乐舞节奏,阵阵尘土升腾起来,和燃放炮仗的烟气交融在一起,像一层薄薄的雾笼罩着院落。

  秧歌继续进行着,好像要把一年的喜庆欢乐一次性地释放出来。小伙子们昂头踢脚,扭着腰肢,把手中的花伞高高举起,在空中挥舞出各种令人赞叹的造型。如果站在高处俯视,那举起来的花伞宛如流动的云彩,在农家院子里描绘出一派吉祥的图景。双手挥舞着红绸扇子的女子们,用轻盈的步伐扭出迷人的舞姿,扬起来的绸缎和带风的扇子,如同开在春天里漫山遍野的山花。

  陕北秧歌有“大秧歌”和“踢场子”两种类型。秧歌队绕着院子奔放地闹着,队列中不时蹿出来狮子、龙灯、竹马、旱船等造型的表演,把秧歌演出推向高潮。随着“龙摆尾”“十字梅花”“二龙吐水”等队形变化,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景象被艺术化地表现出来。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周围几个村子的秧歌队聚在一起相互拜年,这也是周边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文化活动。每年都要选出一支东道主秧歌队,东道主要在秧歌汇演的场地边搭建一个彩门,外来的秧歌队只有通过这个彩门才能进入场地。过彩门前,东道主秧歌队和客来的每一支秧歌队,都要在彩门的两边进行一场秧歌“对决”。首先是“大秧歌”的一番舞动和欢腾。接下来的双方“伞头”对唱是最精彩的,也是“对决”中最重要的。东道主“伞头”现场即兴编词出题,客来的秧歌队“伞头”应答,一问一答让人群中不断爆发出喝彩声。一番对歌下来,双方不分伯仲。终于秧歌队都通过了彩门,热情高涨的人们在宽阔的场地里尽情地扭着自己的秧歌。

  随着秧歌队的锣鼓合奏,原本争强斗胜的几支队伍慢慢走到一起。这时,长长的秧歌队伍,舞动的身姿,还有欢快的锣鼓,似乎把整个天地间都填满了。所有观众仿佛都成了秧歌队的一员,在震天响的锣鼓声中酣畅淋漓地舞着……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1日 20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