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事为桥,传递温暖力量(艺海观澜)

发布时间:2024-11-22 11:37:59 来源: sp20241122

  感悟生命意义,汲取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创作的原动力,也是纪录片应该承担起的社会责任。

  

  在纪录片的制作中,创作者始终在探寻如何通过作品给予观众正向价值引导。正如我们创作《闪闪的儿科医生》系列,这一探索之旅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两季作品上线后,在哔哩哔哩平台累计播放量超3.6亿,网友们热烈讨论,还分享着自己身边的医患故事,这对我们来说是莫大鼓励。

  纪录片不应只是记录现实,创作前想明白“我们要表达什么”非常重要。在思考医疗题材如何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时,我们意识到一部优秀的医疗类纪录片,不仅仅是纪录医护工作,更承载着人类朴素而真实的情感,在对生老病死的关注中,给观众带去“治愈与自愈”的力量。观众透过发生在医院里的故事,看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看到社会的进步,看到普通人不惧艰难、向阳生长。

  故事讲述是传递价值的重要手段。第一季开门见山,用1岁幼儿恩希绝处逢生的故事,展现家人和医生对幼小生命无私的爱。恩希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且因早产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自出生便几乎与呼吸机相伴,但她的父母从未放弃,四处奔走求医。医生凭借着专业知识、敬业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敬畏,突破重重难关。一句铿锵有力的“交给我,我保证她活”,让许多观众潸然泪下。最终,医生们兑现了这一承诺。这些情节如同灯火,摇曳着温暖的光芒,让观众感受到希望的力量在默默涌动。

  这样坎坷却有爱的故事还有很多。第二季中,有一名8岁男孩,扩张性心肌病让他处于危险边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医生们得知数千里之外有适配的心脏供体,旋即起程,开始一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残酷赛跑。在6小时的极限时间里,医生们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让男孩重获新生。我们记录下这些故事,是想证明,即使病痛令我们身处困境,即使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仍然有人在把爱的火种传递。

  创作中,我们力求塑造立体、真实的医生形象。医院就像一个微缩的社会,尽显人间百态。医生们性格不同,言语犀利、衣角带风是他们,眼神温柔、不疾不徐也是他们。他们专业技术高超,但也面临着压力与挑战。我们希望观众能通过这些故事,深入理解医生这个职业的真实情况,从而在情感上拉近医患距离。

  纪录片对治疗过程的展示,也是对医学科学的有力诠释。医生们深知医学并非总能创造奇迹,只能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去挽救孩子们的生命。并不是每一次救治都可以顺利完成,命运的骰子也不会总是掷向幸运的一面。一个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经医生全力救治,还是敌不过无情的病魔……在悲痛之余,父母做出决定,捐赠孩子器官,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两个孩子因此重见光明,三个孩子重获生的希望。比起“医学创造奇迹”,观众更加体会到医学既是一门科学,也充满着人文关怀。

  纪录片是以真实见长的艺术。近些年来,这一艺术形式深受欢迎,各类题材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人们的文艺生活中大放异彩。身为从业者,观众的信任与喜爱,让我们更加珍视纪录片的艺术特色,更加自觉地去思索纪录片的功能与价值。纪录片不仅是对某个具体事件或人物的记录,更是对人性、对生命、对社会关系的一种思考和诠释。从观众的期待中,我们能看到,优秀纪录片在记录现实的基础上,要能巧妙融入价值观和正能量,就像盐溶于水,看似无形却能给观众潜移默化的影响,让观众在情感上受到触动的同时,在思想上也有所收获。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每一个积极的举动、每一份被唤起的希望,最初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光亮,但这样的光亮聚集起来,就能形成巨大的能量。感悟生命意义,汲取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创作的原动力,也是纪录片应该承担起的社会责任。

  (作者为纪录片导演)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5日 20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